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7-05 08:14:50
地 点:北京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蕭紅的資料,以及有關蕭紅的資料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蕭紅的資料:
蕭紅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
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擴展資料:
少女時代的蕭紅,曾被家裏訂了婚,未婚夫叫汪恩甲。這人相貌堂堂,師範畢業,蕭紅對他也很是傾心。
但是,蕭紅在初中畢業後跟表哥搭伴去北京讀高中,這件事情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未婚夫的哥哥汪恩厚因此逼迫弟弟跟她分手。
蕭紅不服,到法庭狀告汪恩厚代弟休妻,汪恩甲為保全哥哥在教育界的名聲,表示解除婚約是他自己的要求,令蕭紅敗訴。不過,蕭紅後來還是原諒了汪恩甲。
民國二十三年,兩人住進哈爾濱東興順旅館,不久蕭紅有了身孕。但是,當蕭紅臨產期近,汪恩甲卻突然失蹤,令蕭紅獨自被困在旅館。對於汪恩甲的失蹤,一種說法認為他沒有足夠的錢交房費,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他是遭遇了意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蕭紅
蕭紅(1911—1942)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曾用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在蕭紅不到10年的創作生涯中,為祖國文學寶庫留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場》 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鬥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
著名作品還有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
1911年6月1日(農曆五月初五),蕭紅出生於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
1919年8月母親病故。同年12月,父親張廷舉續娶,繼母梁亞蘭對蕭紅姐弟感情一般。
1920年蕭紅進入呼蘭縣立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
1924年升入縣立第一初高兩級小學。
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後,呼蘭縣也掀起反帝愛國熱潮,蕭紅第一次參加學生運動。
1926年蕭紅小學畢業,因父親阻撓、逼婚,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
1927年冬,哈爾濱學生聯合會組織反對日本在東北修築鐵路的遊行,蕭紅表現得堅定勇敢。
1928年在哈爾濱讀中學,接觸五四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
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1年10月,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違心地與王恩甲同居,懷孕臨產期近時王恩甲卻不知去向。
1932年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
1934年到上海,與魯迅相識,同年完成長篇《生死場》.
1935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開始用蕭紅作筆名,蜚聲文壇。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現哈爾濱市呼蘭區)人,漢族,遠祖張岱,於乾隆年間從山東省東昌府莘縣(今聊城市莘縣)逃來東北,到蕭紅祖父張維禎一代才從阿城縣福昌號屯遷到呼蘭。蕭紅中國常見名。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1933年與蕭軍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魯迅的幫助和支持下,1935年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開始使用筆名蕭紅)。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原名張乃瑩,“蕭紅”是她發表《生死場》時使用的筆名,另有悄吟,l玲玲,田娣等筆名。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曆,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卻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麵對整個世俗,在民族的災難中,經曆了反叛、覺醒和抗爭的經曆和一次次與命運的搏擊。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紮、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中篇小說:《生死場》(原名《麥場》) 《馬伯樂》
短篇小說:《三個無聊人》 《王阿嫂的死》 《後花園、祖父和我》
散文:《天空的點綴》 《失眠之夜》 《在東京》 《火線外二章:窗邊、小生命和戰士》 《餓》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紮、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1942年1月22日,蕭紅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去世於香港。
以上供參考,望采納~
蕭紅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拓展資料:
蕭紅(1911-1942),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後由外祖父改名為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玲玲、田娣等。
蕭紅的小說有超常規的文體語言,詩化、直率而自然。蕭紅的創作多有自敘傳的色彩 ,她並不是按照常人的思維循規蹈矩地寫作,而是以一種極自然的陌生語言去描寫她所熟悉的一切。蕭紅對語言的超常規運用,既表現為新鮮、生疏,同時又表現為直率、自然。
名家點評
林賢治:蕭紅確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林賢治: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蕭紅是繼魯迅之後的一位偉大的平民作家。她的《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為中國大地立傳,其深厚的悲劇內容,以及富於天才創造的自由的詩性風格,我以為是唯一的。
夏誌清:夏誌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評論蕭紅的作品,是“最不可寬恕的疏忽”;夏誌清認為“《呼蘭河傳》的長處在於它的高度的真實感。”並給予《呼蘭河傳》很高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
張耀傑:蕭紅有文學才華但做人不及格。
馬勇:蕭紅悲劇源於“五四”鼓勵下的出走。
王東成:對蕭紅人性的不潔和過錯要作同情的理解。
茅盾說:“《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這不像之外,還有別的東西,一寫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關於蕭紅的資料和有關蕭紅的資料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蕭紅的資料的詳細內容...
10月非製造業PMI報55.5% 環比升1.8個百分點...
10月匯豐PMI初值為49.1達3個月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