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銀諾醫藥正式進入商業化階段。這家公司自主研發的超長效GLP-1藥物依蘇帕格魯肽品名:怡諾輕⮯家藥監局(NMPA)批準,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製,並於2月11日開出首張處方。該藥號稱“國內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源、超長效GLP-1藥物”,具備每周一次給藥的優勢。
通過選擇更多合作夥伴,銀諾醫藥盡力彌補商業化短板。包括與智享生物合作,確保產品穩定生產和全球供應,後者通過工藝優化和產能擴建,有效應對生產挑戰,並提供單克隆抗體、抗體偶聯(ADC)等生物藥的全流程服務。銀諾醫藥還與京東健康達成戰略合作,通過線上首發、冷鏈配送及疾病教育等方式,提高市場可及性。
市場如何響應還有待觀察。這家年輕的生物技術公司已經披露了港股招股說明書,讓市場有機會深入了解這家公司。
產品力如何?
與早已在全球鋪設強大營銷網絡、擁有豐富臨床實踐數據的跨國藥企相比,銀諾醫藥無疑屬於“後入局者”。但因國內外對GLP-1藥物在血糖控製與體重管理的巨大需求缺口尚未完全滿足,再加上近年來國家對創新藥研發的政策扶持,使得這家年輕公司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契機。銀諾醫藥的核心產品,超長效GLP-1藥物依蘇帕格魯肽,以其國產身份備受關注。
長效GLP-1(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是一類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藥物,作用機製主要通過模擬內源性GLP-1,促進胰島素分泌、抑製胰高血糖素釋放、延緩胃排空,並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降低食欲。相比短效GLP-1藥物,長效GLP-1藥物的半衰期更長,一般可做到每周給藥一次,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目前市場上的長效GLP-1藥物包括度拉糖肽(Dulaglutide)、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和替爾泊肽(Tirzepatide)等。長效GLP-1藥物的研發重點在於優化藥代動力學特性,以延長半衰期並減少注射頻率。臨床應用表明,長效GLP-1藥物在降糖和減重效果均優於單一GLP-1激動劑。此外,這類藥物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方麵也表現出一定潛力。
關鍵臨床數據顯示,依蘇帕格魯肽𞥇主流GLP-1藥物相當甚至更優的療效。3mg劑量組單藥治療24周後,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HbA1c)較基線降低2.2%,聯合二甲雙胍治療降幅為1.8%,相比之下,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的單藥治療降幅分別為1.6%和1.7%。在非糖尿病人群(平均體重65.2kg)中,3mg劑量4周可使患者減重4kg,體重下降6.2%,並顯著改善心血管代謝風險指標,如收縮壓下降4.09mmHg,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水平下降。
體重控製,或者說減肥,是GLP-1類藥物的重要增量,依蘇帕格魯肽詀一方向推進。根據披露,依蘇帕格魯肽訂娃和超重領域的臨床試驗於2024年3月在中國啟動,計劃2025年上半年推進下一階段試驗。臨床研究中,依蘇帕格魯肽縷二甲雙胍或地高辛治療四周後,非糖尿病受試者體重分別減少7.0%和5.4%。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 中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達34.3%,肥胖率為16.4%,意味著超過⠴億人 處於超重或肥胖狀態。盡管GLP-1藥物在國內主要用於2型糖尿病治療,但近年來其在肥胖管理領域的應用需求快速上升。此前,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諾和盈,Wegovy)已在中國獲批用於體重管理,成為國內首個減重適應症的GLP-1藥物。
中國本土企業如、、等也加速推進GLP-1類減重藥物的研發,如華東醫藥的馬來酸貝那魯肽及恒瑞醫藥的長效GLP-1R候選藥物 已進入臨床階段,預計未來5年國內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可見,盡管銀諾醫藥依蘇帕格魯肽𝜧產超長效GLP-1品種拔得頭籌,但在長效領域已有豪森藥業洛塞那肽和仁會生物貝那魯肽入局,這也進一步降低了稀缺性。
借力第三方
銀諾醫藥的曆史可追溯至2014年12月成立的昆明銀諾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此後於2022年12月6日由有限責任公司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在2015年設立上海研發中心,2017年依蘇帕格魯肽為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2018年至2024年期間,依蘇帕格魯肽𘧹成I期、IIa期、IIb/III期臨床試驗,並獲得FDA IND批準用於MASH治療。
根據招股書披露,銀諾醫藥經曆了多輪融資,包括Pre-A輪、A輪、B輪及B+輪融資,募集資金總額達151.37億元。其中,Pre-A輪融資(2020年)涉及增資及股權轉讓,注冊資本增加至7.83億元,投後估值達66.6億元;A輪融資(2021年)注冊資本增加8.64億元,投後估值271.6億元;B輪融資(2023年)注冊資本增加3.35億元,投後估值393.0億元;B+輪融資(2024年)由廣州產投投資2.5億元,注冊資本增加2.26億股,投後估值465.0億元。
目前銀諾醫藥仍處於前期研發投入階段。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累計虧損11.09億元,其中2022年虧損3.01億元,2023年虧損7.33億元,2024年上半年虧損7527.5萬元。研發投入是主要虧損來源,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研發支出分別為2.67億元、4.92億元和0.52億元,占虧損總額的比重分別為88.67%、67.09%和68.92%。
另外,銀諾醫藥的現金儲備大幅下降,截至2024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63億元,而過去三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均為負(2022年-1.91億元,2023年-1.65億元,2024年上半年-8005.2萬元)。因此這一輪港股IPO尤為關鍵。公司最初計劃在A股上市,並於2022年12月與簽訂輔導協議,但最終決定在香港聯交所進行IPO,以便獲取外資支持、吸引海外投資者及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
麵對激烈的市況,銀諾醫藥需要在市場推廣、定價策略、供應鏈管理和國際市場拓展方麵持續發力,公司的策略是引入第三方力量。生產方麵,公司與合同開發生產組織(CDMO)智享生物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該合作夥伴符合GMP及cGMP標準,並已獲得藥審中心、FDA及EMA認可,從而為依蘇帕格魯肽供穩定而充足的供應。公司亦計劃逐步建立自有生產設施以提升內部生產能力。
銷售方麵,銀諾醫藥已建立一支平均擁有約20年行業經驗的核心商業化團隊,主要由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徐文潔和電子商務與零售主管肖璟領導。公司采取全渠道策略,整合醫院、零售藥房及線上平台,並計劃利用與國內外主要醫院及KOL的合作加速市場準入。公司還與京東健康達成戰略合作,通過線上首發、冷鏈配送及疾病教育等方式,提高產品市場可及性。這是其銷售戰略的第一步。
對於這家年輕生物技術公司而言,趁依蘇帕格魯肽獲批之際,達成一筆更高金額的對外授權,或是最佳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