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萬長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人物簡介

1988年6月,出任台當局“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台灣經濟政策設計、督導工作。

1989年12月,接替關中執掌中國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任主任,負責中國國民黨組訓工作,完成為李登輝輔選重任。

1990年6月,調任台當局“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財政部長”,主持台灣財經事務。

1993年3月,調任台當局“經建會”主委。

1997年,任台當局“行政院”院長。

蕭萬長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2000年,與連戰搭檔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失敗後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並以個人身分參加民進黨當局召集的“經發會”、“經續會”等。

2005年,卸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任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2007年6月23日,接受馬英九邀請參選2008年台灣副領導人。

2008年5月20日,當選為台灣地區副領導人。

現為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個人學曆

蕭萬長先生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外交所,主修國際法與外交政策;一九八五年獲得美國艾森豪獎學金赴美研究。蕭萬長先生也獲頒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公共服務榮譽博士、泰國蘭實大學榮譽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博士,以及韓國漢城成均館大學榮譽經濟學博士。

1960國立政治大學外交係畢業;

1965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

1972國喬治城大學領導人員研習會研究;

1985美國艾森豪獎學金得主赴美研究。

祖籍簡介

三百多年前,嘉義縣本是原住民平埔族的集中地,地名“諸羅山”(或作豬羅山),後清廷取“嘉其忠義”之旨,將諸羅改名嘉義,沿用至今。

嘉義縣住民的祖籍,以福建泉州移民占絕大多數;阿裏山鄉則為鄒族原住民的故鄉,每年2月,神聖的鄒族戰祭都會在達邦村盛大舉行,為原住民文化留下一頁美麗的詩篇。

嘉義縣位於嘉南平原的中央,東連阿裏山、玉山山脈,西瀕台灣海峽,南以曾文水庫、關子嶺與台南縣接壤,北界雲林鬥六,總麵積161平方公裏,幅員遼闊。境內多河川平原,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氣溫、日照及雨量均適宜農業經營,因此農業生產在全縣經濟之中,占有極重要地位,是典型的農業縣,素有“漁米之鄉”之稱。除了稻米外,尚有菠蘿、水柿、柑橘、小蕃茄、甜玉米、絲瓜、菱角、及山葵、竹荀、茶、花卉等作物,農特產十分豐富。

東部高山峻嶺,森林資源豐富,山脈可概分為三係:一為玉山係,二為玉山西山係,三為玉山南山係。河川方麵,主要有八掌溪、樸子溪、北港溪、曾文溪等;此外尚有大堆溪、石龜溪、三迭溪、赤蘭溪等河川流貫境內,此外,曾文水庫蓄水區都在嘉義縣境內,因此,以“山高水長”稱嘉義縣,可謂名副其實。

嘉義縣開發較早,景物天成,境內名勝古跡甚多,如半天岩、奉天宮、梅山公園、北回歸線標誌,和阿裏山鐵公路周邊的吳鳳廟、水社寮、奮起湖、瑞峰、瑞裏、太平、太和、豐山、來吉、達娜伊穀、達邦、特富野、阿裏山、玉山等風景區;而極具湖光山色之美的曾文水庫;鄉土風情的船仔頭休閑藝術村、德興裏老厝;與漁村風光的東石、布袋小鎮,俱有風情,值得一遊。

家世出身

蕭萬長1939年1月3日出生於嘉義市北社尾,父母親生有5子2女,蕭萬長家中排行第3,1951年畢業於嘉義市大同國小,之後考取了嘉義商職、嘉義工職和嘉義中學(今嘉義高中),當時他思考了多讀點書考取大學,而舍去了商職選擇嘉義中學。1957年畢業於嘉義中學高中部,隨後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外交係。

早年經曆

出生於嘉義市北社尾,父母親生有5子2女,蕭萬長家中排行第三,曾在日本人統治下就讀幼稚園,戰後就讀北園國小,直到四年級轉學。1951年畢業於嘉義市大同國小,之後考取了嘉義商職、嘉義工職和嘉義中學(今嘉義高中),當時他思考了多讀點書考取大學,而舍去了商職選擇嘉義中學。1957年畢業於嘉義中學高中部,1957年-1965年就讀“國立”政治大學外交係、所。

政治生涯

1978年美國與台灣“斷交”時,擔任台當局“國貿局”副局長的蕭萬長,赴美進行談判為台灣爭取到「永久最惠國待遇」。

擔任台當局“經建會主委”期間,蕭萬長曾以中華台北名義在1993年及1994年兩度參加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有傳國民黨黨務係統曾希望蕭萬長代表國民黨參選,但蕭萬長個人沒有意願、民調顯示勝算不高、加上好友宋楚瑜等人的反對,所以未能參選。

1995年底第三屆“立委”選舉,蕭萬長獲中國國民黨提名回到家鄉嘉義市參選,擊敗民主進步黨的蔡同榮當選“立法委員”。後因出任台當局“行政院長”而辭去國民黨“立委”職務,隨後的嘉義市“立委”補選,則由先前落敗的蔡同榮當選。

1996年底,李登輝召開“國家發展會議”,由他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協商。1997年中,連戰“內閣”總辭,由他繼任“行政院長”。他在台當局“行政院長”任內的兩岸政策是“戒急用忍”。

1998年擔任台當局“行政院長”任內,島內爆發本土型金融風暴,包括東隆五金、禾豐集團、國揚實業、台中企銀、順大裕等上市櫃公司,當時紛紛成為地雷股。(2008.4財訊雜誌)

1999年底,連戰得到國民黨提名競選台灣當局“總統”,蕭萬長為副“總統”候選人搭檔競選。

2000年,台灣國民黨當局“總統”選舉敗選,政黨輪替,卸下當局“行政院長”職務。年中被任命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2005年3月,以“世代交替”為由,辭去國民黨副主席一職,隨後被聘為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

2006年,主持年代新聞節目《藍海年代》,分析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2007年6月,因財經背景與橫跨兩岸各黨派的特質,受國民黨台當局最高領導人競選候選人馬英九邀請,二度被國民黨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與馬英九搭配。

2008年1月27日完成登記參選副“總統”。

2008年4月12日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之名義參與博鼇論壇,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麵,此海南博鼇行被稱為兩岸融冰之旅,蕭萬長提出兩岸未來互動之十六字箴言:“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替未來兩岸經濟及政治對談帶來新的局麵。

2013年4月8日,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在博鼇與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麵。蕭萬長提出“鞏固互信,堅定向前,務實開展,深化合作”,並期許:第一,共同麵對全球新局;第二,共同構築兩岸願景;第三,共同參與區域整合。他還說:“衷心期盼,未來兩岸能本於互信與互諒,麵對新局,共築願景,攜手亞太,振興中華。”

大陸之行

博鼇論壇

在“博鼇論壇”舉行的胡蕭會,是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最高層級的直接會談,國際媒體俱以巨大標題報道,認為這是破天荒的兩岸大事件,若在數十年前此事完全不可想象,台灣媒體稱之為“世紀會晤”。媒體報道一致認為蕭萬長此行很成功,在博鼇得到的接待規格不同了,大會中坐第一排,級別遠遠超過以往,表示這回他是以VIP貴賓身份參加,對兩岸關係的融冰解凍,肯定有極大的意義和幫助。

蕭萬長先生率的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代表團一行,就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問題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博鼇會交換意見。胡錦濤強調,當前,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麵臨著重要的曆史性機遇,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大力推進。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繼續推動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推動兩岸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磋商,繼續關心台灣同胞福祉並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繼續促進恢複兩岸協商談判。胡錦濤強調,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所係、共同利益所在。當前兩岸關係正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兩岸同胞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願望進一步增強。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兩岸同胞是一家人,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係的前途應該掌握在兩岸同胞自己手中。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念不會動搖。希望兩岸同胞攜手努力,共同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麵。

主流民意帶來勇氣和力量

博鼇“胡蕭會”正是這樣一場預示著台海回暖的“及時雨”。國民黨方麵高調宣布,以海基會與海協作為兩岸談判和對話的第一軌道,國共論壇和其它交流管道作為第二軌道,6月重啟兩岸對話。同時,還正式公布了實施兩岸“直航包機”的具體時間表。而內定出任“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的江丙坤更是麵對著島內媒體明確表示,希望海基會人員能有機會多去看大陸的最新發展,希望能夠邀請陳雲林與其他大陸官員來台訪問,讓兩岸真正消除隔閡,加強雙贏與互動。讓他們不再懼怕綠營手中的“賣台”、“通共”等等這些“紅帽子”,敢於將自己發展兩岸關係的“衝動”公之於眾的,是“大選”中大勝民進黨221萬票所聚集起的自信,是扁當局上台8年“以獨領政”害慘台灣經濟所引發的“沉重反思”,更重要的還是島內業已成勢的“求和平、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帶給他們的勇氣和力量。

台海回暖

“胡蕭會”而在台海掀起陣陣“台灣熱”。大陸12家大企業的領導人借由“台灣經濟與兩岸經貿展望圓桌會議”表達了參與“愛台12建設”的強烈願望;大陸地產企業家組團赴台著手為搶灘島內房地產業進行前期作業;港府政製及內地事務局宣布在台灣成立辦事處,以促進和強化台港間的貿易合作關係;香港商界大亨對未來幾年台灣經濟情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樂觀情緒,赴台投資欲望高漲。隨之而來的是台北股市連續多日保持在9000點的高位,為8年來的頭一遭,引來各方投資人的追捧;長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也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起了“高燒”,高達四成的房價漲幅也沒能澆滅人們的置屋熱情。有了這樣的“底氣”,馬英九和他的團隊還用得著為如何在短期內為選民端出豐盛的“政策牛肉”、怎樣才能演繹一場精彩的“首秀”而擔心。在台灣島內,為這樣一個季節而“衝動”的也不單單是國民黨方麵。兩岸議題成為各大媒體追逐的焦點,“三通”、“直航”、“陸客來台”、“人民幣兌換”等熱門語句隨處可聞;業界的“登陸”熱潮急劇升溫,諸如“島內建築開發業者籌組‘賣房團’到大陸訪問,同時推銷台灣不動產建案”,“金門高粱酒在北京設立首家專賣店搶攻有千億台幣商機的大陸白酒市場”等消息不絕於耳。

摧枯拉朽

台灣綠營大將、高雄市市長陳菊第一個站出來,喊出了“歡迎大陸觀光客來台、高雄市準備好了”的口號,並呼籲“新政府”采行南進南出的開放方案,增加高雄商機。其他綠色執政的縣市長也不落後,競相公布了親自帶隊赴大陸尋商機、賣產品的計劃。先前曾極力阻止島內水果大舉赴大陸銷售的“農委會”,也作出決定,拿出1600萬補助南部8縣,支持他們將農產品銷往大陸等島外市場;“立法院”民進黨團第一次對於藍營提出的有利於兩岸開放交流的“法案”作出了“民進黨都沒有意見”的表態;“行政院”方麵也對“新政府”提出的開放人民幣兌換最快7月上路的政策主張給予了積極回應,聲稱“盡快,不排除在上任前開始”。不管這裏麵是否含有“作秀”的成分,有沒有其他的政治算計,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台海回暖的大勢麵前,深綠人士苦心編織的“恐中”籬笆實在是不堪一擊。

最新言論

國民黨參選人馬英九、蕭萬長舉行新書發表會,大談“治國”理念。蕭萬長指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用語與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無異,顛覆國民黨傳統立場。蕭萬長所說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過去向為民進黨主張,台灣前途決議文指“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現在的名字是中華民國”。國民黨從未認可這種說法,馬英九曾說“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出身“外交”係統、用字精確的蕭萬長此番表態,是否代表國民黨路線再度挪移,備受外界注目。國民黨發言人蘇俊賓表示,“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蕭萬長所說的“台灣”,指的就是“中華民國台灣”,馬蕭的立場並沒有改變,這隻是口語化的用法,“我們本來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本新書名為《治國:台灣贏的新策略》,是馬蕭首度合寫的著作,為“總統”選戰造勢的用意明顯。書中兩人從成長經驗、從政經曆,談到民進黨執政後的台灣現狀,以及馬蕭經濟、兩岸、社會政策等,勾勒“治國”藍圖。書中第六章“兩岸須務實,市場可共享”,蕭萬長批評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一方麵反對兩岸共同市場,一方麵又讚成兩岸經貿交流,“顯然就是自我矛盾”。他說,兩岸經貿交流協作,無可避免會碰觸到兩岸共同市場所提出的屬性,亦即人員、資金、信息、商品服務的自由流通。

蕭萬長否認兩岸共同市場要開放大陸勞工、農產品來台,指共同市場形成,一定要經過所有會員體平等互惠的協商談判,以港澳為例,即使已回歸中國大陸,當前仍未同意大陸勞工進入任務,“更何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們更不可能犧牲台灣人民利益讓大陸勞工進來。”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