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徐州海倫哲伸縮高空作業車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徐州海倫哲伸縮高空作業車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徐工隨車旗下的高空作業車在內蒙古投入使用。 徐州海倫哲,忙碌的高空作業車總裝車間。 徐工隨車,忙碌的零部件生產線。 徐州施維英混凝土泵車的上裝車間。 徐工汽車,專注安裝的技術工人。 徐工汽車交付江蘇泰州市的漢風G7純電動智能渣土車。 ◎徐報融媒記者 季芳 5月10日,徐州海倫哲路試試驗場,20米伸縮臂高空作業車正在進行試車試駕。該車整車重量小於4.5噸,藍牌C照即可輕鬆駕馭。 5月18日,徐州方特樂園舉行開工儀式,8輛新一代漢風G7純電動智能渣土車依次排開,成為現場的一道“綠色”風景線。 5月20日,徐工環境新一代地下管網工程車下線,該車不僅是輕量化的藍牌城市車,且采用了新一代紫外光固化技術,無需開挖,即可修複地下管道,並搭載了遠程控製係統和智能控製技術。 作為商用車的重要組成,自卸車、混凝土攪拌車、高空消防車、壓縮式垃圾車、隨車起重運輸車、電力搶險車、道路清掃車等品類繁多的各類專用汽車已成為經濟建設大潮中的重要裝備和利器。 在我市,從裝備製造業領域衍生的商用車產業,一方麵加快了和新能源產業的融合,一方麵爭分奪秒抓創新研發,不斷推進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全速邁向輕量化、智能化時代。 急難險重 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徐州車”的身影 5月16日,徐工環境生產的20餘台中小型垃圾收轉運車抵達舒蘭。該批車輛均為適合道路狹窄區域的輕量化車型,並可以將垃圾進行及時無滲漏、無灑漏轉運。 疫情發生以來,科學高效的環衛裝備成為戰“疫”的重要利器,徐工環境旗下的多功能抑塵車、路麵養護車、路麵清洗車、密閉式桶裝垃圾車、自裝卸式垃圾車、地下管網工程車等多款車型因輕量化、多功能化等特點,紛紛化身消毒車、醫療垃圾收運車,出現在了全國30多個城市和地區的街頭,為消殺防疫作業高效助力,其中,還有十餘台多功能抑塵車出口至中東地區。 作為專業的電力專用車製造企業,今年以來,徐州海倫哲旗下的多款應急電源車、絕緣帶電作業車也凸顯了特殊時期的戰鬥力。因超長續航、機動靈活、帶電作業沒有後顧之憂等優勢,海倫哲的多款電力專用車產品相繼奔赴全國各地的抗“疫”一線,為各地提供安全供電保障。 從城市環衛、道路養護,到高空作業、應急救援,再到重大項目建設,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麵,幾乎處處可以看到“徐州車”的身影。 今年4月,在西藏拉林鐵路,工人們在徐工隨車起重運輸車上進行鐵路接觸網棘輪框架安裝作業的圖片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 今年1月,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建設中,徐州造的隨車起重運輸車和混凝土攪拌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已通車的港珠澳大橋,也有徐州製造的防撞緩衝車、折臂高空作業車、隨車起重運輸車、掃路車等參與的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徐工環境、徐工汽車、徐工施維英、徐工隨車、徐州海倫哲為代表的商用車產業集群,產品涵蓋垃圾收轉運車、道路洗掃車、除冰雪車、重型卡車、載貨車、牽引車、自卸車、高空作業車、電力保障車、高空消防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車載式混凝土泵、混凝土噴漿車、隨車起重運輸車、道路清障車、橋梁檢測車等20多個門類,數百款車型,產業規模早已超百億元。 綠色 更智能 創新之翼加速“徐州造”攀高進位 5月10日,在徐州徐工隨車起重機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對首款雲梯車進行調試,該車為藍牌車輛,可以左右兩側各旋轉135度,在各種狹窄的空間內進行作業。 5月20日,在徐州徐工環境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研發人員正對一款搭載5G技術的無人駕駛掃路車進行試車試掃。技術中心副主任孫進介紹說,城市智能環衛整體解決方案是徐工環境近期技術攻堅的重點,清掃環節,通過純電動掃路車、純電動護欄清洗車以及無人駕駛掃路車的聯合作業,實現城市環衛“設備為主,人工為輔”的轉變;在垃圾運輸環節,通過純電動自裝卸式垃圾車,定時定點上門收集,快速提升環衛機械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再輔以徐工環衛智聯管理係統的應用,可實現環衛運營管理和智慧城市管理互融互通。 5月22日,在徐州海倫哲的生產車間,絕緣帶電作業車最重要的上裝部分——不停電作業機器人正滿荷生產,這種機器人100%為海倫哲的自主技術。“我們每年銷售額的5%固定用於研發投入,且在國內高空作業車、電力專用車企業中,建造了首個企業自有的路試試驗場。”徐州海倫哲專用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誌寶說,正因為對創新的堅持,海倫哲緊扣輕量化、智能化方向,不斷推陳出新,在業內始終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當然,在看到一款款徐州造的商用車在海內外市場一路暢行的同時,難以回避的現實是,相較於車輛上裝技術及臂架類功能的“爐火純青”,徐州商用車的下裝(車架)部分對解放、江鈴、東風等車企的依賴十分嚴重。 不過,令人振奮的是,今年3月,我市公布的新能源商用車重點品種中,不僅有徐工環境、徐工汽車旗下的11款純電動車型,還有徐工汽車的兩款底盤。 作為汽車工業最核心的“三大件”技術,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往往會占據到一輛汽車價值的60%左右。2020年,徐州徐工汽車製造有限公司定下了“2000台,16億”的目標,並力爭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大力建設有關整車集成技術、核心零部件技術的核心產業,全力開發新產品等措施,爭取在“十四五”末,將新能源汽車打造成百億戰略新板塊。 從乘用車到商用車,從上裝到整車集成、核心零部件,徐州人的造車路正越走越寬。 ■記者手記 造車夢 創業夢 創新夢 ◎季芳 打開朋友圈,是否發現,總有那麽幾個“徐工人”? 問職求業時,是否發現,總被頻頻提起“去徐工”? 很難用精確的數字來衡量一個產業給一座城帶來的巨大效益。 她帶來的不僅是整個城市產業結構的底色與輪廓,還決定著城市的氣質與形象,滲透到了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麵,包括人們的交流空間、消費理念、擇業方向、價值取向等,影響著整個城市的風情與風格。 在徐州,因為徐工的不斷發展壯大,帶動了裝備製造業鏈的全產業鏈發展,全市僅規模以上工程機械產業就有近400家,各類相關企業超過了千家,整個城市,裝備製造的從業人員規模超10萬人。徐州,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工程機械之都”的美名。 世界級裝備製造業中心、世界級新能源產業基地是徐州近年來提出的兩大世界級宏偉產業夢想。 從裝備製造業體係中衍生出的徐州商用車產業,門類齊全,市場宏大,並已實現了和新能源產業的融合發展。 在新能源產業體係的構建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板塊格局初成,令人期待。 “一旦決定落地,就意味著和這座城市的共生共榮。”江蘇開沃汽車有限公司生產製造中心總監孫萬德的話,言猶在耳。的確,對企業來講,數億元的投資,投下的不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份激情和夢想,做強產業的激情,和這座城市相融相生的夢想。 產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新的投資,更在於技術、人才加速集聚,產業鏈的不斷補足補強。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汽車業精英加速向徐州集聚。 江蘇吉麥新能源車業汽車研究院的院長餘澤勝,來到徐州前,是北汽銀翔的一名工程師,在汽車領域已耕耘15年,對他來說,從重慶到徐州,克服生活的困難是小事,能在徐州親手締造一款車,成就一番夢想才不負和徐州的邂逅。 孫萬德也是一名資深的汽車工程師,在東風汽車、神龍汽車都有過重要的從業經曆,最終選擇來開沃徐州從頭“創業”,固然少不了汽車人不斷跨越追夢的執著,但更多的還是對徐州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信心。 在長春,僅一汽集團就帶動了超過了14萬人的就業,今年,長春國際汽車城正式獲批,並正朝著8000億元的汽車產業鏈夢想進發。 在徐州,新能源汽車業雖然尚處在起步階段,但宏大產業格局的構建、徐州人對造車夢的孜孜以求,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隻要有久久為功的執著和信念,徐州人,終將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車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