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更定是什麽時候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更定是什麽時候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定更:舊時晚上八時左右,打鼓報告初更開始,稱為“定更”。
古人的一更相當於現在的19點到21點;二更是21點到23點;三更是23點到淩晨1點;四更是1點到3點;五更是3點到5點。
三更為子時,正是半夜時分,也是夜間最為寒冷的時候。
古人對白天和黑夜的計時和稱呼都不相同,白天說成“鍾”,黑夜說成“更”或“鼓”。
在古代,城鎮都設有鍾樓鼓樓,晨起要撞鍾報時,所以白天都稱為“幾點鍾”。古人把一夜分為五更,除夕夜的“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就是這個意思。
夜晚巡夜人員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所以夜晚時間就稱為“更”;有的地方是用擊鼓方式報時,所以夜晚的時間還稱為“鼓”,所謂的“幾更天”或者“幾鼓天”都是這個意思。
鼓樓在元代時是萬寧寺的中心閣,名齊政樓,到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它才被改建於現在的位置。如今的鼓樓西邊,還有一條“舊鼓樓大街”。
清朝接用了明朝的全部宮室壇廟,嘉慶五年(1800年)對鼓樓進行過一次大修,再次肯定了它鎮守於全市中軸線北端的位置。據說當年鼓樓上麵安置著二十四麵更鼓,每麵直徑都有一米半左右,都是用整張的牛皮蒙製的。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時,鼓樓亦被劫掠,如今二十四麵更鼓僅餘一麵,而且鼓麵上還留下了侵略者的刀痕。直到1924年以前,鍾鼓樓都履行著向全城居民報告時辰的職責。
鍾鼓樓計算時間的方法
最早,在鼓樓上置有銅鑄刻漏,據說是宋朝傳下來的國寶。所謂刻漏,就是利用水在不同大小的銅壺中均勻滴漏,而度量出時間來的裝置。
據說當年的銅漏壺一共有四個,從上到下依次的名稱是:天池、平水、萬分、收水。漏壺之間安有鐃神,設有機械,能按時擊鐃發聲,每次擊鐃八聲,頗為準確。銅壺中自然需經常添水,冬天為了防凍,則注入溫水。到了清朝,改用更香來計算時間。
白天,正午時分鍾樓要鳴鍾。夜晚,鼓樓要報出五個更次。第一更約在晚上八點,報這一更叫“定更”。然後每一更次擊鼓一通,每次擊十三下。二更約在夜裏十點,三更約在午夜零點,四更約在深夜兩點,五更約在淩晨四點。
當年的文武百官聽到三更鼓後便要準備起床,四更鼓後便要趕到午門外集合,五更鼓後便要魚貫入朝,跪在太和殿前的稱為“海墁”的地上“聽旨”。
“定更”時不僅要擊鼓,還要相應地撞鍾。到四更報“子正”時,又要再相應地撞鍾,這一次報時活動有個專門的稱謂,叫“亮鼓”。在“定更”與“亮鼓”之間,每隔半個時辰(今天的一小時),鍾樓還要獨自撞鍾一次。
“定更”與“亮鼓”的擊鼓、撞鍾法,是這樣的:兩名更夫到時候分別在鍾鼓樓上,手提“孔明燈”,遙相對照,作為信號(當年人們稱之為“對燈兒”),然後分別進入樓內擊鼓、撞鍾。擊、撞都采取“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節奏,並重複兩遍,共計一百零八下。擊鼓在前,撞鍾在後,悠悠然要持續好長一段時間。
古人和今人的計時方法是不同的,稱謂不同,計算也不同。
比如,現在一個晝夜是24小時,但在古代,一晝夜是12個時辰。12個時辰也不是用一二三四來計算,而是用“子醜寅卯……”來表示,這叫幹支紀日法。
幹支紀日法是古代漢族民間使用天幹地支記錄日序的方法,是農曆的一部分。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將幹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假如某日為甲子日,那麽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醜、丙寅、丁卯等;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據說幹支紀日法是從商朝開始的。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2600多年來,其順序從未間斷或錯亂過。
中國傳統上使用的是幹支紀年和王朝紀年,在幾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曾出現數百個年號用於紀元。
清朝帝王統治瓦解之後,1912年1月2日,孫中山通電全國,開始使用公曆紀元法,同時使用中華民國紀年。
1949年,新中國成立,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曆紀年法。不過,民間曆書上,依然在使用幹支紀日法。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等,仍然沿用傳統農曆推算。
幹支紀日法是商朝曆法的最大成就,這是現今已知世界最長的紀日法。
而所謂的“幾月幾號”和“幾月幾日”一樣,都是公曆日期的表達方法,隻不過一個是口語,一個是書麵語,就如同“禮拜幾”等同於“星期幾”一樣。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網--古人計時習慣:一夜分五更夜晚時間稱"更"或"鼓"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定更
晚上八點,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後,小舟獨往。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連下了幾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天晚上八點左右,我劃著一葉扁舟,穿著毛皮衣服,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雲、山、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隻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人罷了。
到了亭子上,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裏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在湖上怎麽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雅致)的人呢!”拉我一同飲酒。我痛飲幾杯,然後(和他們)道別。問他們姓氏,得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了船,船夫嘟嚷到:“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和相公一樣癡的人呢!
凡坐禪至定鍾而止。”《海錄碎事》亦載柳公綽每日與子弟論文,至人定鍾鳴,始就寢。可見,“人定鍾”就是“定鍾”,從亥時相當於如今北京時間的夜間九時至十一時來看,僧人們的“定鍾”就如同我們學校下晚自習熄燈就寢的信號。由此觀之,“定”的“結束”之意,不是指五更的結束,而是指五更這段時間的正式來臨,亦即起更已畢。
我個人建議:是:現在是、此時是 。湖心亭中看著雪,是每日不斷變化。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沈陽將公開各級黨政領導個人信息 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沈陽|領導個人信息_新浪新聞
應對冰雪 長三角鐵路部門暫停售25日京滬高鐵車票|國證長三角指數|高鐵|鐵路部門_新浪新聞
企業家發文被請進中南海:獲總理批示2年仍沒解決|經濟觀察網|吳海|部委_新浪新聞
警方抓獲78名跨境拐賣婦女嫌疑人 救33名越南婦女|拐賣婦女|鐵路警方|嫌疑人_新浪新聞
俄媒:中國正研發新超算 1600個科研團隊參與|超算|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_新浪新聞
台媒爆最新猛料 林心如涉“台獨”事件沒那麽簡單|林心如|我的男孩|酸甜之味_新浪新聞